微信扫码登录
使用验证码登录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免費注冊
@全體家長
最近騙子手法
越來越五花八門
甚至將手伸向了未成年人
7月28日至8月3日期間
霍邱縣接連發(fā)生8起學生被騙案件
最小的只有10歲
請廣大家長趕緊來學習
守好自己的錢袋子
保護孩子的未來
警示案例
1
案例一
城關鎮(zhèn)某小區(qū)一17歲高三畢業(yè)生于2025年7月31日21時許,報警稱:其參與淘寶商戶寫好評返利的刷單兼職,被詐騙4111元。
2
案例二
何某某(19歲)于2025年8月3日16時許,報警稱:其在閑魚APP上售賣游戲賬號,被詐騙2000元。
3
案例三
賈某某(16歲)于2025年8月4日0時許,報警稱:被騙子冒充同學請求充QQ幣,被詐騙1666元。
4
案例四
楊某某(15歲)于2025年7月28日8時許,報警稱:其在網上下載交友軟件聊天,被詐騙1800元。
5
案例五
劉某某(13歲)于2025年7月28日21時許,報警稱:被騙子冒充警察,稱其參加的QQ群聊涉嫌詐騙,要求配合調查,被詐騙3894元。
6
案例六
徐某某(16歲)于2025年7月29日22時許,報警稱:其在閑魚APP售賣游戲賬號,被詐騙11454元。
7
案例七
桑某某(18歲)于2025年8月2日10時許,報警稱:被人在QQ上冒充朋友借錢,被詐騙9376元。
8
案例八
何某(10歲)于2025年8月4日1時,報警稱:被人在快手上冒充警察,誘導使用家長手機轉賬,被詐騙27000元。
常見詐騙套路
網絡游戲類詐騙
游戲幣、游戲點卡虛假充值:學生想低價購買游戲點券等,在二手交易平臺添加指定客服,被引導至虛假“游戲交易平臺”購買,從而被騙。
游戲賬號、裝備虛假交易:學生在游戲里收到高價購買賬號的請求,對方發(fā)來陌生交易平臺鏈接,以賬號凍結等理由要求學生充值解封,最終被騙。
升級代練游戲賬號:學生將游戲賬號、密碼、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告知代練,之后發(fā)現賬號無法登錄,代練以各種理由要求轉賬,最后失聯。
二
刷單類詐騙
吸引關注:詐騙分子通過短信、電話、群聊、網站、短視頻平臺等多種渠道,發(fā)布招募刷單、點贊、推廣人員等廣告,以“兼職刷單輕松賺錢”“高薪兼職”等吸引學生,誘導其添加微信或QQ好友,并進入所謂的“兼職群”。
騙取信任:學生完成首單或小額墊資購物任務后,詐騙分子會按時兌現小額返利,以騙取學生信任。當學生因多次收到小額返利而放松警惕后,詐騙分子會制造投入越大收益越大的假象,讓同伙在群內或聊天界面曬出“豐厚報酬”,大量發(fā)布“收款到賬截圖”“傭金結算記錄”,以誘導學生下載涉詐APP做“大任務”賺大錢。
實施詐騙:學生獲得大額返利想提現后,詐騙分子通常會以“操作失誤導致賬戶凍結”“系統(tǒng)升級需繳納保證金”等為由,要求學生充值解凍,不斷誘導學生連續(xù)轉賬,當學生發(fā)現被騙時立即斷聯。
三
虛假交易門票詐騙
發(fā)送虛假網站鏈接:騙子在微信、QQ等社交軟件群里發(fā)布門票信息,發(fā)送虛假網站鏈接要求學生通過網站付款,學生進入的卻是釣魚網站。
先付定金后發(fā)貨:騙子告訴學生需要先付定金后發(fā)貨,收到門票后再付尾款,但學生收到的門票極有可能是偽造的高仿門票。
四
機票退改簽類詐騙
騙取信任:詐騙分子非法獲取學生購票信息后,冒充“航空公司客服”“機場工作人員”與學生聯系,因能準確說出學生姓名、身份證號碼、購買航班的有關信息,容易騙取學生信任。
拋出誘餌:詐騙分子引導學生點擊其提供的短信鏈接查詢“航班信息”,獲得學生信任后,謊稱“航班因故障或天氣原因延誤或取消,需要學生改簽或退票,并主動提出給予賠償金或“可退賠保險費”“協(xié)助申請延誤補償”等。
實施詐騙:學生根據詐騙分子的要求,下載涉詐APP、指定軟件或登錄虛假網站。詐騙分子會以“轉賬激活賬戶”“轉賬確保理賠通道暢通”“繳納手續(xù)費”等為由,要求學生向指定賬戶轉賬,通過這些帶有屏幕共享、遠程控制等功能的涉詐APP或軟件,套取學生銀行卡賬戶、密碼、驗證碼,將學生卡內資金全部轉出。
五
教育機構退費類詐騙
發(fā)送信息:詐騙分子通過偽造“某某培訓機構”等官方文件,以快遞信函、群發(fā)短信或社交平臺私信等方式向學生發(fā)送“退費公告”。
騙取信任:詐騙分子在社交群、聊天界面安排“托兒”發(fā)布“已收到退款”的虛假截圖和聊天記錄,編造“多人成功退費”信息,吸引學生。
實施詐騙:“客服”以“辦理退費需下載官方APP”“綁定銀行卡驗證身份”“充值小額資金激活賬戶”等為由,引導學生進入虛假平臺進行詐騙。
六
冒充公檢法詐騙
偽造身份與文書:詐騙分子先偽造法律文書、警服視頻、國家機關網站等,制造恐慌心理。
誘導操作:利用青少年對法律的敬畏,誘導學生下載遠程控制軟件或轉賬,或通過屏幕共享獲取支付密碼。
威脅恐嚇:威脅學生“不配合將追究法律責任”或“影響父母征信”,讓學生在恐懼中按照其要求操作。
警方提醒
1.面對花樣頻出的騙局,學生群體需要提高防范意識,避免合法權益遭受侵害。首先,不要輕信各類網絡渠道中的非官方交易信息,游戲充值或購買文化產品時應選擇正規(guī)平臺,避免私下交易轉賬。通過正規(guī)平臺尋找兼職,核查企業(yè)信用信息。
2.其次,保護好個人信息,做到“三不”原則,即不輕易點擊陌生鏈接、不下載來源不明的軟件、不輕易泄露證件和銀行賬戶等隱私信息。同時,要定期修改互聯網賬號密碼,在使用身份證復印件時注明用途。
3.再次,凡是涉及到金錢交易的,要謹慎對待。在轉賬匯款前,要仔細核實對方的身份和信息,確認無誤后再進行操作。如果遇到可疑情況,應及時停止轉賬,并向公安機關報案。一旦發(fā)現個人賬戶信息被泄露,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補救,如修改密碼、掛失賬戶等。
4.最后,家長要與子女保持良好溝通,為子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。如遇可疑情況,學生要及時聯系家長,防止遭受損失。
來源:霍邱縣公安局
使用道具 舉報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 發(fā)表回復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
營業(yè)執(zhí)照 | 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|用戶協(xié)議|霍邱論壇 ( 工信部備案:皖ICP備18017523號-4 | 經營性ICP:皖B2-20200144 ) 版權所有:霍邱霍論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|
GMT+8, 2025-8-11 13:58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9-2020 HQ0564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