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積分
- 25
- 貢獻
-
- 威望
-
- 精華
- 閱讀權(quán)限
- 10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收聽
- 性別
- 保密
- 好友
- 聽眾
|
蟹馱城 聽老人們代代相傳,說霍邱縣城是馱在一只螃蟹背上的。城的西門是螃蟹嘴,南向灃河橋口,北向七里廟伸出的兩條崗嘴是螃蟹的一對大螯。從湖西向東看縣城,還真有那回事呢。 據(jù)說在舜的時代,天下洪水泛濫,尤其是淮河,因為有水怪無支祁作怪,洪水更是破州連縣,在江淮之間形成一片澤國。大禹王花了9年的時間在淮河里鎖住了水怪無支祁,派應(yīng)龍鑿開了峽山口使淮河?xùn)|流到大海里去。 但是,在霍邱境內(nèi)卻留下一片洪水流不出去,這洪水泛濫幾百平方千米,禹王只好用他父親留下的息壤,撒在水中,形成了一道崗丘,將水面一分為二,這就形成了東西兩大湖。那時候霍邱縣城正建在湖的南岸,距現(xiàn)在的縣城還有好幾十里地呢。 東西兩湖的水很不安分,總想連在一起,每逢春夏之交,兩湖水一起漲,東湖往西涌,西湖向東沖,吞噬著禹王爺那點點息壤造成的崗,大片大片的土都沖到湖里去。 禹王爺已經(jīng)完成了治水任務(wù),在禹山上當(dāng)他的清閑自在神。有一年,河水又暴漲起來,成了神的禹,看見百姓遭災(zāi),又帶著應(yīng)龍來到人間察看。當(dāng)他見這東西兩湖眼看著又要擠到一起來,止不住皺起眉頭。于是他便和應(yīng)龍下到水里,雙手捧起泥漿,把崗丘護起來,湖水犯怒了,掀起了更大的浪頭,把一個霍邱城整個淹在水里,百姓們爬上房頂、樹枝上呼救無門。 禹動了慈悲之心,伸手掬起霍邱城,朝旁邊一放,又去和洪水搏斗。斗了三天三夜,終于戰(zhàn)勝了洪水。 禹突然想起霍邱城和那些居民們,四下一看,卻不見蹤影,忙叫應(yīng)龍飛起來找一找,看見霍邱縣城正向著淮河爬去。原來禹王把霍邱縣城放在一只巨蟹的背上了。 禹王爺伸手拔了兩棵大樹,做兩根釘子,釘在蟹螯上,讓它永遠守在東西兩湖之間:洪水再大,淹不著螃蟹殼,這就是歷史上從來沒有淹過霍邱縣城的記載的原因。 在灃河橋口和七里廟,以前各有一座古塔,據(jù)說那是禹王釘住螃蟹螯的釘子。灃河橋口的古塔不知什么時候倒的,七里廟古塔60年前還在,是在解放后才倒塌的。現(xiàn)在縣城里高樓林立,根基都下幾丈深,這只螃蟹已牢牢的被釘死,不怕它再爬到淮河里去了。 |
|